剛剛過去的十一,武漢園博會四大主體建筑之一――漢口里成為眾多觀光客必游之地。他們不僅在此享受舌尖上的美味,更會流連于這條仿古街區里,重拾老漢口的記憶。
漢口里飛檐的大戲臺、哥特式的教堂、民國風情的租界建筑……無不令人交口稱贊。與此同時,精心澆鑄完成這些建筑的天時公司開始漸漸被人們所熟識。
漢口里成武漢新名片 天時復古精工獲點贊
漢口里位于武漢園林博覽園東入口,是園博園最大的服務區,以“漢正街、大夾街、長堤街三街及花樓街一片”為藍本復建,濃縮著百年前大漢口歷史文化風貌。武漢市天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接了漢口里B標段包括“鐘樓”、“教堂”、“廣東會館”、“漢口大旅館”在內的六處中、西式建筑外裝及配套工程項目。
鐘樓位于“漢口里”中心位置,是“漢口里”標志性建筑。它外立面所用的三十多萬塊舊紅磚都是由天時工人一塊一塊從黃石路一帶老里份拆遷現場小心翼翼的拆下來并砌筑上去的,還原了老漢口當年的街區風貌。
鐘樓西對面,廣東會館的飛檐“大戲臺”格外引人注目。由20個雕刻工匠歷時20天,用8種板材、3000多個大大小小工藝件拼接而成的螺旋形藻井是目前武漢市最大的藻井。戲臺前的“拜壽圖”和“梅蘭竹菊”浮雕栩栩如生,屋頂上的磚雕泥塑檐牙高啄,盡展天時公司古建之魅力。
花樓街北側的教堂是一座有著哥特式尖頂、正面5扇尖券門窗的建筑。整體立面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布局,正立面的兩側采用層層疊疊的凸凹造型,5扇尖券門的線條采用全手工打磨,展現了天時人獨具匠心的精良技藝。
經天時公司外裝后的建筑,猶如一幅幅精美的長卷,向人們展示著老漢口的繁榮歷史、百年滄桑…… 身處其中,仿佛置身于當年喝茶看戲、繁華熱鬧的老漢口。
江城三大名勝皆為“天時”修繕
對市民來說,天時建筑或許還稍顯陌生。其實在業內,天時建筑早已在古建筑和文保建筑修繕領域赫赫有名。
武漢市天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隸屬于武漢城投房產集團,是武漢市文保施工“雙一級”資質的國有企業。
今年上半年,武漢黃鶴樓進行30年來首次主樓維修,12萬片琉璃瓦逐一更換、重點保護部位進行了修繕保養。8月,重新換裝的黃鶴樓以全新形象與游客見面。整個修繕工程同樣出自天時建筑之手。
事實上,江城三大名勝,除黃鶴樓之外,古琴臺、晴川閣早前都在天時建筑工匠們的妙手之下“古建新筑,修舊如舊”。
同時,天時公司還參與了武漢市江漢路步行街、中山大道、沿江大道、曇華林等近百棟優秀歷史建筑的修繕工程。武漢三鎮,處處留下了天時人的足跡,公司有意將發展的觸角延伸到更多的城市。
讓城市成為沒有圍墻的博物館
武漢的優秀歷史建筑融西方建筑的古典浪漫和民族建筑含蓄典雅為一身,匯金融、商業、居住、宗教、外交、工業建筑為一體,集中體現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建筑藝術和武漢市近代經濟發展和社會歷史的演變,是不可多得的歷史和藝術瑰寶。如何在修繕中做到“古建新筑、修舊如舊”?如何將古建筑、文保建筑的修繕引向綠色、節能發展?這是天時建筑一直在努力探索的課題,他們始終在工藝、材料的選擇上獨具特色,引領行業之先。
在時代發展的進程中,作為國有企業的武漢市天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秉承“創造建筑之美,傳承歷史文明”的企業使命,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希望為提升城市歷史文化品味和文物保護事業的復興與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武漢城投房產集團十三五戰略規劃中,未來的天時建筑戰略定位為“修繕保護湖北省優秀歷史風貌建筑,讓城市成為沒有圍墻的博物館”。
(房產集團公司 供稿)